学院动态

人工智能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展示

发布者:xxgc发布时间:2025-03-28浏览次数:10

在时代的浪潮中,人工智能学院以坚实的步伐,从信息工程学院的旧貌中蜕变而出,自20205月正式更名以来,我们秉承“应用型新工科专业学院”的全新定位,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今,站在2025年专业审核评估的崭新起点上,我们自豪地展示人工智能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的独特魅力与显著成就。

一、党建引领,筑牢发展之基

在人工智能学院的发展历程中,党建工作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自学院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与学院发展紧密结合,确保学院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学院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强化党组织建设:学院注重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党组织体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定期开展党组织活动,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确保党员在学院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学院鼓励党员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学院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学院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党建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党建的引领下,人工智能学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有力保障和引领。

、华丽转身,明确办学定位

20205月学院更名以来,五年间人工智能学院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办学理念。我们明确办学定位,致力于建设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新工科人工智能专业,以此为目标,奋力开启特色发展的新篇章。

、六大专业齐头并进,服务社会需求

学院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整合资源,形成了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六大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物联网工程专业更是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专业,并入选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全国同类高校一流专业。同时,通信工程与物联网工程连续多年在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中获评“六星级专业”。

、创新人才政策,打造优师队伍

学院贯彻“以人为本,人才兴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柔性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近10余人,优化了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现有专任教师65人,硕、博士学位占比100%,高级职称占比近33.8%,形成了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师梯队。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全方位、多元化引育双师型教师,有效提高了教学实效。

、项目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学院依托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打造了“物联网精英训练营”,通过真实企业项目开展教学及实践训练,累计培养近200名学生成为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多名学生入职华为、群硕软件等知名企业。此外,学院还开展了项目化的教学改革,使教学模式惠及更多学生,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以赛促学,激发创新潜能

学院积极构建学科竞赛与教育教学改革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支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等学科竞赛。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的自信心显著增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涨,对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竞赛也促进了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校企协同,共育AI英才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开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拥有校外实习基地20家,开展了精英班、企业冠名班等多种形式的实效性合作。在产学研、校地融合方面,学院加强与武汉市及国内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类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实现新突破。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学院将站在新高度、新起点,充分挖掘现有办学潜力,力争建成师资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信息化的和谐学院。我们将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为服务地方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输出基地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