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佳琪)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红足1世666814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室于3月6日召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交流暨教学改进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董荟楠主持,全体授课教师参加,围绕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教学短板诊断及改进策略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伊始,教研室主任董荟楠结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从多维度系统梳理了课程目标落实情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落地的关键环节,需以数据为支撑,强化“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管理,推动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深度契合。
研讨环节,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与学情反馈,聚焦课程目标达成中的薄弱环节展开“头脑风暴”。部分老师建议:“应加强课程与专业课的协同,设计‘专业+政策’融合实践任务,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经过热烈讨论,教研室在“优化教学资源供给”“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动态评价体系”三方面形成改进共识。
会议明确下一阶段教学改进三大重点任务:一是重构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增强课程适配性;二是建立常态化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学期中动态评估、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持续优化。教研室主任董荟楠强调:“形势与政策课要始终立足‘国之大者’,将课程目标达成度作为检验育人实效的‘硬指标’,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撑。”
此次研讨会既是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把脉问诊”,也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契机。教研室将以目标达成为牵引,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助力构建高质量思政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