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和纲要”教研室开展2024-2025-2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2-24浏览次数:50

通讯员 舒媛)2025年2月20日下午15:00外语楼224,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和纲要”教研室召开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由何晗老师主持,全体教研室教师参加。会议分为主讲教师授课经验分享、集体讨论和教学指导三个环节,本次备课会的主讲教师为韩美玲老师和邱明磊老师。

 

会上,首先由韩美玲老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天朝的自救”进行了教学内容梳理和授课思路分析,包括洋务派和顽固派、中国工业化的发轫、中日甲午战争及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评价、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对比等内容。围绕洋务运动与湖北,何晗老师提出,授课时可以联系洋务运动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着重予以介绍,如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等。陈宝兴老师指出,对于洋务运动,我们需要从其背景、原因、指导思想、组织架构、内容和作用等方面展开细致讲解,深刻揭示其失败的原因。

随后,由邱明磊老师对专题四“民国的诞生”进行教学脉络分析和授课内容梳理,包括辛亥革命爆发前夜、辛亥革命的爆发与建立民国、革命的失败等内容。其中还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进行了扩展分析,涂婷老师指出,要讲好《纲要》课,深入备课的重要性,通过对邱老师充分备课的肯定,寄语青年教师认真对待教师岗位,努力刻苦钻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接着,在集体讨论和教学指导环节,老师们根据具体授课经历,提出自己的教学反馈、反思和建议。其中,陈宝兴老师提出,对洋务运动腐朽性的认识,可以从企业管理的视角切入,并列举了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数据,如烟囱的运作占比数量、衙门式的管理方式等作为论理的事实依据。同时,陈老师指出,在讲授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线时,其中从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中间的七年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应予概括归纳和讲解,让学生能够明白,在这段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并没有停止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努力,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科学的思想理论。涂婷老师指出,在对于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对比的内容讲解时,还需要从二者指导思想的异同进行分析,比如对民权思想的反映和态度等。

本次集体备课会,对于进一步夯实《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厘清教学脉络、把握授课要点、加深授课理解,起到了行之有效的反馈作用和指导意义,今后“德法和纲要”教研室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全情投入教学工作,为稳步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