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记者 何佳)2025年2月26日周三下午的9—10节课期间,大学体育教研室乓乒球教学团队在乒乓球室举行了一场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成员有校督导李文杰教授、大学体育教师主任李高升、副主任润波及乓乒球教师汤梦云、何佳。此次活动皆在通过集体智慧和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我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基于同课异构理念,采取教师轮班授课制,每位任课教师自选1题(规定的3个专题),进行理论讲授20分钟左右。全班同学集中听课,要求教师讲清楚概念原理,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随后,每位教师再调集本教学班进行20分钟左右的专题讲授,要求解析规则及原理,讲清教学方法,并可请学生协助。讲授完毕后,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按顺序轮流出场。
润波老师围绕乒乓球的旋转理论知识以及正手发左侧旋球的动作进行了详细讲解,课后表示让学生对乒乓球旋转理论和正手发左侧旋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时间有限,对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指导不够充分,实践练习时间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合理调整教学节奏,增加针对性指导,强化实践练习环节,提升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和教学效果。
润波老师讲授《乒乓球旋转原理及如何发上下旋转球》
汤梦云老师着重阐释了国际乒联制定的发球规则,涵盖了发球动作、球拍触球位置以及球的抛起高度等关键要素。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发球规则的各项要求。从学生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发球规则,并在实践中逐渐提升发球技巧。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在面对某些复杂的发球规则时,理解起来仍然存在困难。汤梦云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分层次、分步骤地引导学生理解规则,同时增加更多实际案例的分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掌握知识。
汤梦云老师讲授《发球规则及合法发球》
何佳老师就乒乓球双打换位规则展开教学,首先带领学生对乒乓球比赛规则进行简单的复习,接着对乒乓球双打发球规则进行简要阐述,其次通过实战演练分别对双打发球限制区域、如何确定第一发球人与第一接发球人和决胜局换位方法三方面充分讲解本堂课核心知识,何佳老师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互动,学生们参与度高、积极性高。课后教研讨论部分,何佳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讲解乒乓球知识,以提升课堂的科技含量和新颖度,还能使乒乓球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何佳老师讲解《发球以及双打换位规则》
讲授结束后,三位授课老师一致认为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校督导李文杰教授进行了全面的小结,并仔细解读了乒乓球规则中的条例以及平时易忽略的教学方法问题。他强调,运动技能的授课不再是简单的“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而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原理、解决问题、迁移应用。同时,他对三位老师的教学特点以及不足进行了点评,并对体育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如按教师专长及运动项目成立多个教研小组:大球组(篮、排、足球)、小球组(网、羽、乒)、武术组(武术、散打、拳击、舞龙舞狮、气功)、艺术组(体育舞蹈、形体、啦啦操、瑜伽等女生项目)、休闲类(功率车、飞盘等)健身类(田经、竞技游戏等),既覆盖了传统体育项目,又涵盖了新兴和休闲类项目,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同时,每个项目都有牵头人,确保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持续改进。
校督导、体育教研室主任与三位授课老师
体育教研室主任李高升积极表态,认可成立教学研究团队的提议,并表示将尽快推进实施。本次研讨活动有效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大有裨益,助力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职业素养,更要心怀对学生的关爱。这既是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